本文详述了中国政府官员培训体系的重组。作者认为中共努力想以制度方式适应快速变动的环境,文章着重分析了其改革措施,提供了三个主要的研究发现:首先,国家领导培训体系是在中组部的领导下进行重建的,更看重“改革和创新精神”,这尤其体现在浦东、井冈山和延安三所干部学院的创建中;其次,虽然中国的政治精英们明显相较以往更为重视领导能力的创新,但作为平衡,他们同时也对守卫中共的执政地位投入了足够的人力物力;第三,虽然中央党校继续自命为干部培训方面的核心机构,但中共领导层事实上已通过在中组部领导下建立新的组织使干部培训的途径多样化了。政府官员培训体系改革背后的指导逻辑在于促进干部培训和研究方面能有足够的创新,以使中共能够在市场转型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对复杂多变的治理挑战,与此同时,适时推出制度性措施帮助维护党的统治。这种国家干部培训体系双重调整的预期效果同时兼具创新和守成两种特征。

传统上,中共把党建视为学习党的历史任务和为完成这种历史任务所建立的理论和纲领。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波动,使中共面临深化市场改革及国际经济自由化的潜在缺陷等挑战。为了因应这类挑战,自第三代领导人执政后期,党开始对党建工作赋予更大的重要性。党的精英在2000年初的时候也开始接受全球化时代的管理信条:“要么创新,要么消亡。”第四代领导人上台后,由于担任过将近十年之久的中央党校校长,相较前任,亦更为注重干部培训和干部体制的现代化。

在这种情势下,中共于2005年时重组了国家干部培训体系,以官方名义在上海浦东、井冈山和延安开办了三所干部培训学院,这些新的“行政领导学院”的创建代表中共干部培训结构发生了有史以来幅度最大的变化。浦东干部学院的官员培训及研究的方式包括向汲取了中外教训的“国际模式”学习,该干部学院试图以更有效的领导方式和风格武装受训者,去治理瞬息万变的社会。但作者认为是否能够以相对短期的培训课程去完全实现这项目标仍有待商榷。而井冈山和延安干部学院则主要侧重于党的历史及其执政策略的分析,创建这两所干部学院是因为中共认识到许多年轻有为的干部,尤其那些来自沿海地区的干部,对党在历史上的巨大牺牲缺乏了解。而通过这些培训,对党的领导地位的理解将必然被有意识地注入到这些来自经济发达区域的“优秀”分子的头脑中。

在中组部的指导下进行运作的这些新机构,已在国家最高培训体系方面加入到了中央党校、中国国家行政学院的行列。虽然沈大伟、郑永年等其他学者最近所发表的研究描述了党校不断变化的特征和不断增长的重要性,但在中组部领导下的领导学院及其对“党建”的重要性却很少为人所知。作者认为,中共正在重建其领导干部队伍及领导培训体系的方式,将在决定中共是否能以有效和合法性的方式治理国家,从而保持甚或加强其权力方面成为一项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