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盛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导读】据日媒报道,近期日本试图说服东南亚国家加入“反俄统一战线”,未能得到积极回应。那么,东南亚国家对待俄乌冲突的立场到底是怎样的?这对中国有何影响?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卢光盛指出,东南亚国家对俄乌冲突反应不一,不选边站的审慎态度成为主流。一方面,这些国家没有能力也没必要表态,担心在大国之间选边站,会使本国安全问题复杂化;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也有保持自身外交独立的传统和需要,既想在不同阵营之间保持距离和平衡,又希望各大国减少对他们的干涉。在俄乌冲突冲击国际格局之后,东南亚应对变化趋势的压力增大,“谁也靠不住”的不安全感进一步突出。

这对中国与东盟的关系意味着什么?他认为有七个方面值得考虑:(1)当东南亚国家不再指望美国成为亚太安全的基石时,中国应设法获得其理解和信服,避免在俄乌事件中“躺枪”;(2)东南亚小国联盟往往“联而不盟”,中国应抓住机会经营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3)与东盟建立“不排他、不针对第三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支持东盟在国际社会发挥积极作用;(4)提防东亚某国的核武化念头,确保东南亚无核,警惕澳英美联盟(AUKUS)冲击;(5)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步伐,促进东南亚和湄公河区域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补充和国际能源通道的替代方案;(6)推进与柬、老、缅等东南亚“关键少数”的关系;(7)在美国推动印太版“北约”的情况下,中国应与东南亚国家促进关系深化,一同应对“选边站”的问题。

本文为卢光盛先生在2022年4月1日《文化纵横》杂志社和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俄乌冲突、国际格局演变及中国的战略安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由文化纵横新媒体整理首发,已经作者本人审阅授权。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东南亚国家对俄乌局势的反应及中国-东盟关系的新思考

东南亚国家对俄乌冲突的反应

面对俄乌冲突,东南亚国家反应不一。一种态度是呼吁和平,留空间给双方自行解决,不“选边站”成为主流。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对于此次争端以及历来所展示的态度,基本是微妙且保持分寸的,面对俄乌争端,普遍使用“渴望、支持、和平”等字眼,避免谴责的语气,让两方自行解决、保持克制,态度暧昧且中立,以和平对话方式解决问题,不提及具体解决方案以及明确观点。

另一种态度则形成对比,比如印尼、新加坡、缅甸态度鲜明,柬埔寨态度前后有所转变。 3月2日,联合国大会第11次紧急特别会议成员进行投票表决,东盟国家方面除了老挝和越南弃权外,其它8个东盟国家投了赞成票。印尼和新加坡使用“强烈谴责所有无端入侵主权国家的行为”的言辞。新加坡是唯一一个绕过联合国对俄施加制裁的东南亚国家。缅甸政府间接表示出理解俄罗斯行动的意见。柬埔寨方面,2月28日政府发言人说:柬埔寨不会谴责俄罗斯或乌克兰,希望谈判解决问题。最近有说法称,柬埔寨的态度有所转变。3月28日,柬埔寨首相洪森在其国内非正式场合的演讲中,开始点名谴责俄罗斯,称“俄罗斯是柬埔寨的朋友,也曾经帮助过柬埔寨,但是这种侵略行为对柬埔寨来说不能接受”。但这一消息并不来自正式报道,因此存疑。

不过,在面对与俄乌冲突关联话题时,新加坡和印尼的态度则比较审慎。 3月30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出席美国智库外交关系协会主办的讨论会,被问及中国是否会因不疏远俄罗斯而在区域内付出“政治代价”时,他给出了否定回答。因为中国发展的动力巨大,且不能阻挡。“如果你打算把中国(从全球化中)完全切割出去,你打不死它,你自己也会受伤。”当然他这个访谈还提到了美国拟议中的“印太经济新框架”,他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代表了一些东南亚国家对这一新框架的态度,尤其当这一框架要把中国分割在外时,东南亚国家是不太积极去参与和推动的。本来美国跟东盟的峰会是要在3月底开的,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开起来,官方声称是由于东盟成员国尚未就峰会时间完全达成一致,这个值得关注。印尼是本届G20轮值主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要求将俄罗斯排除在本届G20峰会之外。但面对压力,印尼声明保持中立,并未点名谴责俄罗斯,按惯例向俄罗斯发出了邀请。

总体上,东盟及东南亚国家对俄乌局势无所作为。3月3日,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再次就乌克兰局势发表东盟外长联合声明,呼吁俄罗斯与乌克兰停火,并对局势恶化和人道主义局势恶化“深表关切”。虽然发表了这一声明,但基本上没有进一步举措。

不同反应的原因和影响

东南亚国家不愿在美俄之间“选边站”,他们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这个事情上表明自己的态度。 虽然近些年东南亚各国努力发展经济,展开对外贸易合作,但在安全问题以及总体实力上,与美俄两个大国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选择反对俄罗斯,会加速推动俄罗斯向中国靠拢,东南亚国家担心未来局面将更为复杂,或对己方产生威胁。

另外,东南亚国家有保持自身外交独立的传统和需要。东南亚各国有可能成为调停俄乌冲突的一方,获得其支持;在俄乌冲突结束后,他们认为各方势力都会拉拢自己国家。并且,大多东南亚国家和乌克兰这一类地处“破碎地带”或者地缘竞争的国家有相似之处,对于他们来说,如何对抗前沿地带的大国,以及像北约这类的组织尤为重要。从侧面也反映出东南亚国家普遍希望各大国在对待他们时有同样的表现,减少对他们的干涉。

这些表态会对东南亚地区造成什么影响?首先是国际及地区格局受到冲击的影响,由于俄罗斯与西方各国关系发生变化,东南亚各国要调整对外关系及事务处理方式,以应对变化趋势;其次是巨大、持续和矛盾的潜在心理影响,不安全感进一步突出,“谁也靠不住”的想法不断凸显。经济影响总体有限,局部领域压力较大,通胀、物价上涨、石油、粮食等领域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全球粮食价格的上升,一方面使得东南亚粮食出口会获得更多市场及利润,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导致其国内物价上升。俄罗斯被“踢”出SWIFT体系,部分与俄有业务往来的企业,在商品跨境支付、购买、结算和销售等方面会产生麻烦。

对于中国而言,不妨把东南亚作为一个替代性的“候补粮仓”。 近年中方对东南亚国家的粮食进口管制较严,面对当前形势,再加上中老铁路的开通,现在东南亚国家都特别希望中国能够多买他们的粮食。所以可以顺势对此做一些调整,让东南亚国家能够分享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好处,进行更多的利益捆绑,这也是一个可以考虑的方向。

对中国-东盟关系意味着什么

第一点,东南亚国家会更疑虑地看着大国,对于美国,他们会想:说好的保护呢?在乌克兰这个案例上,看不到。 万一将来和某个大国发生冲突,他们能指望美国成为亚太安全稳定的基石吗?这一点是值得怀疑的。而从中国的角度看,我们的立场如何能被他们所信服和理解?这是要好好琢磨的。从李显龙的态度似乎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目前的表态能够给予某种程度的理解,但未必是他们所希望的方向。 在俄乌冲突事件上,如何避免“躺枪”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题。 某些国家试图将这个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中国的”,另一个是“非中国的”,此种做法是居心不良的,这就会对我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压力。 如何让他们理解和接受我们当前的表态,也考验着我们的外交智慧。

第二点,是“小国联盟”的困境 东南亚国家以中小国家为主,他们想“抱团取暖”,但又“联而不盟”,在国际格局当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甚至可能会想着“大难临头各自飞”。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该如何经营好与东南亚国家以及东盟的关系,都是值得考虑的。

类似的,第三点,是“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类似的表述,有不同的内涵和做法。美国可能更多的是希望东盟团结起来,跟着它走,一起防范和抵制中国,这也是美国施压东南亚国家挑边站队的重要目的。而我们的考虑就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去和东盟建立“不排他、不针对第三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支持东盟在国际格局和地区秩序中发挥积极作用。

第四点,东南亚无核区应得到确保,要警惕澳英美联盟(AUKUS)对该地区的冲击。 我看到一些讨论说东亚某国最近滋生了核武化的念头,这是东南亚国家和中国都需要警惕的。

第五点,湄公河区域在中国周边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 俄乌战争给我们一个启示,当前和未来的斗争是全方面的斗争。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环顾中国周边,我个人的判断是东南亚区域最有可能是我们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区域方向,因为他们的多数国家和我们没有系统性的、结构性的的矛盾,也没有过多的历史恩怨或剧烈的现实冲突。如果这个地方都经营不好的话,其他方向会面临更大困难。具体的层面上,要努力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区域化的步伐,让东南亚和湄公河区域成为我们粮食安全的补充、国际能源通道的替代方案。

第六点,我们也要关注一些关键少数, 例如柬埔寨,要继续锤炼“柬铁”;老挝,是我们命运共同体的窗口和试验田;缅甸,是我们面向印度洋方向的重要战略通道,但自从去年缅甸局势发生剧变以来,我们的对缅工作是延后的,必须抓紧推进。

第七点,是我们将来怎么共同应对未来局势变化。我们不是搞中国版的“门罗主义”,而是要和更多国家一起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我们应该和东南亚国家促进关系深化,一同应对“选边站”的问题。 在拒绝站队的事情上,我们和东南亚的立场是一样的。今后中国-东盟可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需要做好准备。在当前,美国可能通过抛出“印太经济新框”进一步做实“印太战略”,甚至如果美国企图搞印太版“北约”的话,那么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合作架构将会受到冲击。我们应与东盟更好地合作来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本文为卢光盛先生在2022年4月1日《文化纵横》杂志社和欧亚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俄乌冲突、国际格局演变及中国的战略安全”研讨会上的发言稿,由文化纵横新媒体整理首发,已经作者本人审阅授权。 欢迎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