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12月新刊目录  —
▍域外
罗斯福道路能拯救英国吗?
佘倩影 张佳俊
▍封面选题 “双循环: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新空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遽然而至,使世界陷入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转眼这一年已接近尾声,尽管中国已经率先走出疫情,世界经济的复苏却远非乐观。疫情引起的跨国产业链断裂、跨国投资的大幅下降、地缘政治风险的急速加剧,以及各国经济刺激政策背后隐藏的各类风险,都进一步挤压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如何快速调整经济发展方向以应对全球经济衰退,需要对中国经济当前所处的环境及未来的发展空间进行深度理论探讨。
创建“消费-创新”新循环—— 2035经济新主题
张 平
疫情、衰退与冲突下的中国经济新发展
张 明
培育制造业生态体系:工业史视角下的“双循环” 
严 鹏 
走出萨缪尔森陷阱——打造后全球化时代的开放经济
高 柏
▍全球治理
国际权力结构变迁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发展策略
张传红 李小云
在霸权国家寻求控制国际组织的同时,国际组织也在竭力通过制度建设和树立专业知识权威,平衡和约束霸权国家对自身的控制。
▍公益理论与公益实践
王晓毅的文章回顾了公益组织与政府在基层扶贫实践中的密切互动经验,指出将政府、企业和公益组织分别看作三个相互区隔甚至对立的部门,在解释中国经验时具有局限性。陈锋的文章则关注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表现,通过分析社会组织的资源供给逻辑和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动员的路径,揭示出新公共管理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在中国实践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以及中国群众工作经验的重要性。
反思“第三部门”理论:扶贫中的政府与公益组织
王晓毅
悬浮的社会组织
陈 锋
▍专题:重新认识西方
“美国实验”与“美国危机”—— 特朗普现象背后的总统选举制度 
王 希
我希望提议,在观察和解读美国政治时,把美国——包括其政治在内——看成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实验”(experiment),而不一定把它看成是一个已经有了定论或最终结果的必然……用这个视角看美国,可以帮助我们减少思维中的“偏执”风格,对美国政治的变化保持一种比较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其出现的不确定性和超出预期的变动拥有一种更健康的心理准备。
欧洲民粹主义的多重面孔 
张金岭
欧洲环保政治的兴起与限度 
叶开儒
▍新发展知识
被架空的援助领导者—— 日本战后国际援助的兴与衰 
徐 加 徐秀丽
国际援助的领导权不仅体现在量上,更体现在对舆论、议题设置的影响力上。即使日本在援助金额上成为世界第一大援助国,但有关援助和发展的话语和知识还是在世界银行、IMF、经合组织国家等传统援助力量的支配之下。日本虽提出了发展型国家的援助理念,但相应的知识体系构建和维持能力却远不及传统援助国,因此可说是一个被“架空”了的援助大国。日本的这段援助历史折射出来的多重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学术评论
如何建设政治学的中国学派 
潘 维
政治学中国学派的“中国性”不在“方法”,不在中国人比西方人更注重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悠久深厚,西方文明的历史也深厚悠久。历史上出色不等于今天出色,更不等于将来出色……今天的中华文明是个被西方文明包围的孤岛。我们的应然选项不是孤芳自赏,不是从根本上、从方法论上排斥西方学问。中外政治文明需要能“对话”。
▍世界观
什么是中亚?—— 地缘身份、内部结构与复线历史 
袁 剑
全球疫情下的中西方碰撞与“东升西降” 
高 程
▍经典重温
吴汝纶访日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杨一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