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6月新刊目录 —

编辑手记

中国社会主义与人类的前途

《文化纵横》编辑部

域外

拒绝沦为美国附庸?—艰难的欧洲战略自主之路

孙田月 魏南枝

欧洲“再武装”或陷入窘境

王思羽 沈亦豪

封面选题21世纪社会主义

自由资本主义经历了冷战后近 30 年狂飙突进的扩张后,如今正遭遇日益严重的危机。经济衰退、地缘政治冲突、社会撕裂以及新技术的创造性破坏,都给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让全世界笼罩在不确定的迷雾中。在这样的历史节点,需要重新焕发社会主义的活力与潜力,在 21 世纪的全新时代条件下探索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理论,以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开辟新的道路。

“数智社会”与 21 世纪社会主义文化领导力

高世名

新时代,新自觉——如何在当下重新思考社会主义

章回

“劳动 – 剩余”主义与全球资本主义时代的领导权问题

林炎志

什么是中国社会主义?

姚洋 秦子忠

学术评论

中国人的脊梁:老杜之于老吕

赵刚

无论是陈映真的“忧”,或是老吕的“乐”,归根究底,其实是他们各自以自己的生命禀赋、时代背景与个人努力,进入现当代中国的一种主体状态的品格风貌。论世亦当知人,要深入认识“我们的时代”,或许也应善体他们何以忧,何以乐。

趋势

大模型:人工智能思想及其社会实验

陈小平

机器本该是物,但既然它现在会说人话了,就不能继续将其视为物,不得不将其归于人的范畴,不得不认为大模型具备了人的智能,甚至具备了人的其他精神品质。

焦点

推动中美关系重回稳定正轨

政武经

全球南方

种下一颗体系大树的种子

曹丰泽

我们如今在“一带一路”国家做的事情,归根结底,就是通过引入体系的方式,让这些国家摆脱恐怖的马尔萨斯循环,代之以良性的经济循环。

有天花板的强人政治:国家 – 社会结构中的印度政党

张忞煜

既然无意于全面革命,这些通过渐进的“演变路径”掌握国家机器的政党政治便只能“黏合”碎片化的社会,难以重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的全面共识。

新自由主义之后:墨西哥往何处去

张青仁

国富论

都市圈:中国城市化的“下半场”

周伟林

中国的基本国情(巨大的规模体量、紧张的人地关系,显著的区域差异,特有的二元结构,悠久的农业文明,压缩的发展进程)决定了必须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

县域研究

“下乡”与“回城”——基层干部职业生涯的二重奏

强舸

观察·文化

中国电影:走出失败主义

刘复生

《流浪地球》的意义不只是自觉地探索了电影工业化的路径,初步建立了重工业电影的本土规范和流程,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战胜了失败主义——面对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大片的失败主义。

历史观

漫谈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两个运动”

——“后文革”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和“新启蒙”(上)

李陀

回顾 80 年代的很多文章著述,往往局限于中国的现实的改革,集中于如何实现现代化这类宏大叙事上,而没有对这种知识的不平衡,以及它如何成为一场知识运动的客观条件,做必要的政治分析和意识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