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

一段可以被称为时代的历史,是值得被后世的人们不断谈论,或者怀念的。然而,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而言,时代的开启或者落幕,其所产生的震荡和冲击,却不是平淡的日常生活能够完全稀释的。无论变革的方式是激烈还是和缓,人们总会燃起新的希望或者焦虑,总会有所期待或者不安。

众所周知,中国的改革是从总体社会的松动和瓦解开始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视为一个自由放任的历史阶段,人们通俗地用“放权让利”来概括它。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市场的退让纵容、对社会组织的默许鼓励,乃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宽容——政府几乎不再主动介入民众的个人观念和精神世界,一般情况下,他只是被动地防守。与此相伴随,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文化也形成了相应的风尚和气质,为了鼓励创新和进取,人们常常被默许或者追认对既存制度和规则的突破。这是一个勇敢者的时代,所有的人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美好日子使出浑身解数。每个人的耳畔似乎都回响着这样的呐喊:“大胆,再大胆一些”,美好的日子就会到来,他们也总能获得“可以,可以,还是可以”的答复。

在人们的心目中,改革就是自由放任,保守就是反自由放任。

但是,正如研究者们所指出的那样,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已经悄然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自认改革者的人们开始疑惑和抱怨:市场的空间被压缩,社会组织停滞不前,阶层间的流动日益困难。但他们依然相信自由放任的改革最终会克服所有这一切。直到2008年以来,他们才吃惊地发现中国走向了和他们的预期完全不同的方向。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种新的、自觉的、主动的时代精神迅速登场,自由放任的时代落幕了。

没有人有足够的智慧和胆量预言这个新的时代。我们只是看到,随着一个个贪腐官员的落马,过去的潜规则一一失效;随着一项项规定的出台,过去的默许退让一一被废止;在意识形态领域,他也不再回避自己的主张,而是表现出强烈的好恶爱憎。在外交、民族政策领域我们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的剧烈和决心。回响在人们耳畔的声音变为冷峻的“不,不,还是不行”。我们也发现,这一变化并不是来自一两个人,或者一群人的推动,它与社会文化民情的变化息息相关,对于自由放任的拥护和期待,早已不是民众的共识;它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一脉相承。经济结构的变迁,国力的壮大所改变的东西远远高于我们的估计。令所有人吃惊的是,这个政党有着如此坚韧的生命力,它可以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迸发出自我革命式的调整能力。

我们并不敢肯定逝去的时代是否会真的一去不返,我们也不确信用自由放任来概括这一“镀金时代”是否妥当,我们也不知道如何给新的时代命名:威权?国家主义?中国道路的政治定型?我们只是深信,中国有着自己的逻辑,而这一逻辑尚未被充分揭示,因此,我们才会不断地被时代变迁所震惊。

《文化纵横》编辑部

201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