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
本文指出,面对国内国际风险挑战,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再次进行逆周期甚至跨周期调节。但在当前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全面过剩的条件下,传统基础设施、房地产两大“资产池”已无法吸纳更多流动性,资本需要寻求更健康的资产配置方式和更为安全的投资领域。
本文建议,通过推动县域“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两化”)发展,使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吸纳投资的新空间,可以打造“第三资产池”。其中,县域是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单元,可以通过农业和金融两大供给侧改革推动落实“两化”。
农业方面,作者认为“两化”的重要载体是“六产化”的新农业,即在现有“一二三产融合”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生命产业、自然教育、历史传承等更丰富的业态。可通过重构新型集体经济,整合空间生态资源,理顺产权关系,使农村资源占有主体与投资主体平滑交易,形成城乡统一要素市场,逐步发展多样化农业业态,培育多样化市场主体。
金融方面,作者指出生态资产具有“非标准化”的特点,与传统金融业态不同,亟须探索新的融资方式。可通过“平台收储担保”的融资方式,有效降低信贷风险,导入银行资金。未来,还可以将多种金融工具组合嵌套,与农村产权交易结合,并发育地方股权交易市场,推动县域生态产业直接融资。
本文原载《文化纵横》2023年第1期(2月刊),原题为《打造“第三资产池”:战略转型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