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就像是一个小心翼翼的优等生。中国的开发恰巧赶上了一个资本全球流动的黄金时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与新通讯技术,让渴求学习与发展的中国成为这一轮全球化中的赢家。然而,正如李君如文章所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已经迎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曾经靠着兢兢业业、亦步亦趋就可以赢得外界的赞扬,然而,随着中国财富的积累,外界对这一变化的反应甚至比中国得自觉来的更加敏锐。在此起彼伏的“中国威胁论”、“中国是否将统治世界”的争论中,中国所能够应对的,还仅是一个模糊的“和谐世界”的理念。这一理念的眼光与智慧虽根植于厚实的政治传统,却尚未能与当下的时势相结合,形成有发展性的现实政策。

人们逐渐意识到,从亚洲到拉美与非洲,中国人远布重洋的足迹背后,是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资本输出的时代。中国曾经尝试多种走出去的方式,从低端产品输入欧美、“世界工厂”到现在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制造”曾是全球通用的标识,一个资源领跑的“反剪刀差”时代却在宣告着制造业的黄昏。另一方面,在“外需导向”的条件下,中国的工业生产链条往往与规则制定国家的需求相配套。因此,夹在标准拥有者和资源拥有者之间的中国,其进一步的产业升级需与金融、资源、技术的世界趋势相配套。正如贾晋京、刘典文章所描绘的那样。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巨大体量的国家,民族主义远不足以支撑起其全球经营韬略的意志与能力。作为海外投资的践行者,戴志康认为,面对定价权与话语权的劣势,作为全球资本游戏后来者的中国,其“蓝海战略”的关键在于深入参与、深度融入。中国需参与到后发投资国的发展进程中去,通过塑造一个中国与世界有机互补的发展体系,来实现稳定长久的资源保障。这个过程不仅仅是商业能够完成的,中国应以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国际责任与全球政治秩序。时殷弘则以一种现实主义的审慎姿态指出,作为新崛起的世界性力量,中国在面对世界的领导者时,应试图以和平为前提,以权势分享、协商合作为手段,建立起两个世界性强国之间互相钳制而又利益互惠的国际秩序。

在现实中,中国正面临着与美国甚至整个世界日益尖锐的结构性对立。就如张高波所言,世界与中国都尚未适应中国的角色转变。中国的海外投资绝不等同于简单的国际贸易,它需要切实的制度保障与道德上的正当性。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走向世界,这已经是一个紧迫的战略问题。它事关一场新的思想动员、需要一个新的时代启蒙。从历史来看,每一个大国的兴起都需要建立它的世界叙述,需要配合政治、经济行动,提供具有世界意义的价值支撑和战略考量,需要发展相应的文化软实力和战略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寻找到一条能够包容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新路径。

基于此问题意识,杂志社联合国际问题学者与海外投资的实践者,筹划“中国的世界秩序想象与全球战略规划”学术研讨会。会上各方就此一时代所面临的新问题,做出了富于建设性的讨论。讨论成果分为两组,将陆续在本期和下期杂志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