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7年时值中华文化学院成立二十周年。1997年初,为适应向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传播中华文化的需要,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加挂“中华文化学院”牌子,成为我国唯一一所以“中华文化”命名的中央级教育培训机构。致力于培养同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的高素质的党外代表人士,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自成立以来,中华文化学院始终高举爱国主义旗帜,以“中华文化”为纽带和载体,团结港澳台胞和海外侨胞,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努力弘扬中华文化。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与中华文化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确立文化主体性、重塑中国文化精神、探索中国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集聚、巩固爱国统一战线的新起点。

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侵略与血腥扩张,近代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史,是由传教士、水手、商人、外交官等西方人士主导写就的。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格局始终处于西方国家的主导之下。新世纪以降,全球一体化的加速演进,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是中国的迅速崛起,都在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的相互融合与适应。新时代的中国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大国之一,因此,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扬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化解冲突、增强互动、促进理解,将是21世纪中国文化重大的历史使命。

近年以来,因应于新时代中国的崛起,立足于中华文化在全球化时代担负的文化使命,中华文化学院采用了以中西文明比较的形式强化政治文化共识教育,在教学内容中大量增设了文化共识的相关课程,为帮助了解西方的政治文化体系和我国的文化现状、政策走向,进一步推动认识中华文明的独特优势,帮助广大学员牢固树立文化自信,推动各界学员去积极探索各领域中国化的道路。

在教学改革中,中华文化学院坚持以学员需要为导向,开设了各类跨文化、跨学科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员的知识需求和相应的教学要求:针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注重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此“五种能力”的培养;针对宗教界人士,着力引导共同推进宗教中国化,开展中华文化认同教育,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针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突出文化共识与自觉,明确新社会阶层在中国社会的角色使命;针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重在引导增强自信,以中华文化涵养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针对西方人士(包括外籍华人)主要是面对中国和平崛起,引导他们全面认识了解中国,走出在对待中西文明态度上存在的焦虑情绪。

讲清楚中华文化与“中国故事”,一直是海外讲传的难点。中华文化学院为创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从“中华文化概论”、“中西文明互鉴”、“中国共产党与民族复兴”三个层次出发,创设了以“五史合一”(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共党史、民主党派史、中国政党制度史)为核心的共识教育,建立了以“大一统”为底线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从而筑牢中华文化认同的思想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文明多样化深入发展。正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理念,中华文化学院创新了中华文明的对外叙述和传播方式,为中华文化正本清源,跨越体制隔膜、文化隔阂与心理异质,逐步为其以民族性、地域性、多样性为特色的“世界格局下的中华文化新生态”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和发展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中,把反映时代精神和保持中国文化民族特色统一起来,坚持中国文化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化过程中保持文化的民族性,正是处理中国文化传承、创新、融合的有效方式。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是在全球文明融合过程中获得身份体认的先决条件。

近两年,中华文化学院注重与各行各业打破界限、强强联合,举办研修活动,如“香港在京大学生国情研讨班”、“新疆爱国宗教人士研修班”、“涉藏理论政策研修班”、“民革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青年企业家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大力介绍我国文化、民族、宗教等方面的最新理论成果。

除了定期举办各行业的各类文化研修班,中华文化学院也多次举办大型文化论坛,会议内容涉及汉藏佛教、政党制度研究、丝路文明等。2017年时值中华文化学院成立二十周年,中华文化学院特举办系列论坛,邀集海内外知名文化学者、宗教人士,分别就“中华文化与宗教中国化”、“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文化与‘一国两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议题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在诸多“中国化”问题的探讨中,进一步强调,中华文化发展不能仅仅从中国人的视角出发,更要放眼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文明必须也完全可以与世界其他文明——尤其是西方文明——对话、碰撞和交融,为建构全人类共同价值贡献力量。

中华文明是一个永远面向未来、不断发展着的文明体系,它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结晶,也是全人类共享的精神财富。中华文明为人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当代中国人更需要从自身伟大的文明传统中寻找力量,化解难题,弥合分歧、形成共识。只有理解了中华文明从古代到现代转型的艰辛,才能真正看清近代中国各种思潮力量此消彼长的背后逻辑,从而理解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道路的历史由来,更好地团结各类政治组织、思想派别和社会阶层;只有真正深入中华文明的主脉,才能真正理解中华民族文化与其他文明体彼此间的发展源流和未来方向。